人民论坛网评 |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2023年11月23日22: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青年的培养关系全局、关乎长远,我们要增强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要思想上充分认识做好青年培养工作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共青团工作,主持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规划和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指导制定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少先队工作文件,亲自指导推动共青团和青联、学联、少先队改革,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使党的青年工作焕发新的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规律,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把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团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党的百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1921年7月,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百年来,刘胡兰、黄继光、雷锋、陈红军、黄文秀等一批批年轻优秀党员前赴后继,为鲜红的党旗添光增彩;一代又一代从青年时期就追随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永远证明,青年只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八十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00后……一代代青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初心和使命的召唤。

当前,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

作为西部高校一名教师,在与青年学生的交往中,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青年学生“点亮一盏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了信仰,行动才有方向。要引导青年学生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内化为他们固有的理论品格,引导广大青年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跟党走,旗帜鲜明讲政治;帮助青年学生把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丰富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学理、历史和现实逻辑,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甄别能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醒青年学生要树立吃苦意识,激励他们必须通过踏踏实实的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要为青年朋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撑好一把伞”。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把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把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把组织社会实践和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相结合,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组织理论学习,训练理论框架,让其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正凭借着专业的技能,创新的活力,奋斗的激情,引领着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副教授 王飞)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编:金一、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