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评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01月16日10:39    
分享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特别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多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推进“千万工程”,积极开拓,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发展、构筑美好中国梦提供实践意义。

聚焦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0多年来,“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由最初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入谋划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2024年,很多工作将围绕“千万工程”展开,其中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我们要从农村实际问题出发,树立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解决好突出问题,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落实粮食产量目标。中国的粮食产量近年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9年来均维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确保中国继续大幅度提升粮食产量,必须采取措施,包括稳定农作物的播种范围、优化品质,利用科学技术开展有效的农业投入,充分利用优质农资,完善农业管理体系,努力构筑健康的农业经济环境,为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粮食生产能力达到预期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民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不只是一个短期任务,更是一个整体战略,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久久为功,确保实现粮食产量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其作用不可小觑。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打造乡村产业品牌优势。通过引入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经济形态,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助力乡村经济全面腾飞。同时,要注重发挥农村的集体经济优势,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钱灵燕)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编:孙凯佳、蔡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