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踏春出游好座驾!这辆唐朝豪车有点“牛”

春日的吐鲁番,灼灼杏花映照着古老的交河故城。在吐鲁番博物馆里,一辆唐代木牛车静立展台,车轮上的磨损痕迹仿佛还带着当年春日集市的热闹气息。
这件牛车文物,外形精致考究:车长27厘米,高16厘米,有轴、轮和身,顶部卷棚式,车身用彩色绘出窗、帷和装饰图案。车前有一头体格健壮的木牛,牛身长25.5厘米,高14厘米。车内则坐有一位高髻云鬓、身着红衣的彩绘女泥俑。这件文物描述的正是唐代贵妇人出行的情形。
你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是牛车而不是马车?
古代,牛车最初只是田间劳作的工具,却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史书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朝初年,天下初定,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东汉末年,马匹锐减,汉献帝开始倡导乘坐牛车,高官贵族纷纷以乘坐牛车为荣。魏晋以后,乘坐牛车开始成为高官贵族的时尚追求。相比马车,牛车“底盘”低,速度慢,稳当舒服,适合串门、外出散心使用。
吐鲁番出土的牛车文物,外形模样与国内其他省份出土的牛车文物基本相同,说明在唐朝时期,中原的这种独特出行方式也已传入了吐鲁番,并对西域的马背游牧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城市里,春日出行的方式早已天翻地覆。共享单车、新能源车、地铁、高铁……人们用更快的速度抵达目的地,却依然在寻找同样的春日惬意,某种程度上竟与千年前的木牛车主人心意相通——都是为了一缕春风、一片花海、一刻远离尘嚣的自在。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