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王振耀专访:“互联网+”给公益事业带来一场革命

2016年11月03日 07:55:20 来源:
分享到:
   【打印】  

    传统公益模式下,每位爱心人士把钱捐出去的一刹那,就仿佛与慈善项目失联了,而互联网则可以让爱心人士不断得到反馈。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个人捐助中移动端用户超过80%。一个新的公益时代——“互联网+公益”时代已然到来。这将为公益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传播君用一场访谈为你解析。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新华公益承办的“互联网+公益”系列访谈首期开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做客新华访谈,分享他对“互联网+公益”的思考和见解。

    “互联网+”颠覆了许多行业的传统模式,公益慈善也不例外。随着捐赠机制和参与机制的成熟,“互联网+公益”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且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王振耀分享了一些经典案例:

    “99公益日”活动:去年首届 “99公益日”,社会公众的募款额超过1亿元,今年增长两倍到3亿元,全社会献爱心有了固定的平台和形式。

    “公益宝贝”专项救助:针对孤儿的大病医疗保险救助,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每个企业仅仅需要捐一点,就可以有效解决几十万孤儿的大病医疗保险问题。

    “爱心妈妈”公益行动:很多救助个案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捐助,通过互联网把消息公布出去后,有的救助24小时之内就募集到了资金。

    “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想象的。”王振耀感叹。“互联网+公益”现在在公益界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可以说,如今,没有互联网很多公益活动很难推行。

    随着公众对于公益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公益使互联网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同时也对从事公益事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及公益组织内部管理等要素越来越复杂了,都离不开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对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信息透明,甚至对业绩考核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互联网对公益机构内部管理也会带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

    在对公益人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政府也加强了监管。王振耀介绍,民政部已公布13个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应该说走在了前面,发达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很多经验。

    王振耀还建议,有关监管部门要建立更多公益类的标准。在保障信息透明让公众建立信任的同时,又要保障捐赠人和受助人信息安全,不至于造成对他们的伤害。

    互联网的技术层出不穷,政府的监管也要跟上互联网技术的变化。“不要认为监管就是约束。”王振耀认为,监管其实是为了让大家更规范,也为了保护捐款人、受助人、慈善组织等。

    互联网将从多个方面改变公益的生态和公益的形态,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更多善心的表达将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王振耀认为,“我们应该迎接这样一个时代,应该推动这样一场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互联网的发展。”

    

关闭

联系我们电话:010-59997600 传真:010-5999765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1号529

©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5051号

CIDF微信订阅号


CIDF微博


中国网信网
微信公众号


民政部
微信公众号